自闭症儿童≠弱智
由于现在整个社会对自闭症的认识不足,导致很多家长将自闭症儿童当作了“弱智”。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一般会在两岁至三岁的时候显现出症状,表现为语言交际困难,喜欢独处,没有与别人的目光接触等,很多家长通常会认为孩子是聋子或“弱智”,将其锁在家里或者送往农村亲戚家抚养,结果导致自闭症儿童终生饱受痛苦。
自 闭症儿童和智障儿童在有些方面有相似的地方,例如与他人的言语交际障碍、对言语的理解障碍、学习障碍等,但两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。自闭症儿童虽然伴有全面 的发育迟缓现象,但各个方面的发育并不平衡。例如,有的自闭症儿童连生活都不能自理,但却有很强的计算能力或者绘画、音乐能力,有的儿童几乎没有语言能 力,但在记忆力、识别颜色、识别形状等方面表现突出。智障儿童通常是在各个方面的发育均比正常人迟缓,但各方面发育比较均衡,在感知、社会交往、兴趣及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与其智商是成正比的。
心理专家表示,部分自闭症儿童的智力发育是要迟缓一些,但他们的主要问题是因为他们的排斥心理不愿意学,而不像智障儿童愿意学,却学不会。而且自闭症儿童社会性极弱,在社交能力及主动性上远低于弱智儿童。
自闭症现在虽还不能治愈,但是只要发现早,家长尽可以送他们到专业的康复中心进行恢复训练,大部分都可以实现生活自理,有些还甚至可以成为某一方面的天才。因此,家长切不可盲目下结论,耽误患儿的恢复期。
自闭症的诊断标准:
大部分自闭症孩子都会出现以下社交障碍。
1.社交情感互动缺失。例如,社交接洽的异常;正常来回谈话的失败;兴趣、情感或感情分享的减少;社交启动或社会交往反应的失败。
2.用于社交的非言语沟通的缺失。例如,言语及非言语沟通整合差;眼神接触及肢体语言异常或理解及使用手势的缺失;面部表情及非言语沟通的总的缺失。
3.发展、维持及理解关系的缺失,例如,调节行为以适合各种社交场合有困难;分享想象力游戏或交友有困难;缺乏对同辈的兴趣。
对于限制的、重复的行为,大多数自闭症孩子至少出现2项:
1.刻板或重复的肌肉运动、物体使用或言语(例如简单的肌肉刻板运动、排列玩具或轻弹物体,鹦鹉学舌、怪异的短语)
2.坚持相同性、固执地依附于日常惯例、或言语与非言语行为的仪式化模式(例如微小的改变特别痛苦、过渡困难、固执的思维模式、问好仪式、需要每天走相同的路吃相同的食物)
3.高度限制性的,过分迷恋的兴趣,在强度或关注上异常(例如严重的依附或全神贯注于非寻常的物体,过度的局限或固执的兴趣)
4.对感觉输入呈现高或低的反应性,或在环境的感觉方面有非寻常的兴趣(例如明显的对疼痛/温度的不在乎,对具体声音或质感呈现不良反应,过度的嗅或接触物体,对光线或运动的视觉痴迷)
导语:许多家长反映,自闭症儿童的自伤行为在经过“纠正”之后不但没有减少,反而出现的越来越频繁了。这是为什么呢?
专家指出:大多数的自闭症儿童都具有自我伤害的行为,当这些自伤行为出现时,如果旁人不恰当的言行和处理方法(例如给患儿喜欢的事物或玩具等)可能就会无意识地强化该行为,使自闭症儿童感觉到这种行为能引起他人注意,以后就可能会以该行为达到其目的。
自闭症儿童出现自伤行为的原因:
1. 缺乏一定的表达技能,心里的话说不出,把咬手当成一种宣泄。
2.家长的负强化,儿童咬手时家长满足了他的愿望,长期以后,他便以咬手来要求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3. 自闭症本身的症状引起的,如痛感不明显,思维刻板,兴趣狭窄。
那么,面对自闭症儿童的自伤行为到底要怎么妥善处理?
1. 干预训练过程中,自闭症儿童出现自伤行为时无非想表达的就是:我不想做,我做不到。家长可以选择在自闭症儿童出现自伤行为或有自伤倾向时,便让他用语言来表达:‘我不会,我做不到’。一经说出马上给予奖励。
2. 高兴了拍打自己时,家长不要去在意自闭症儿童的行为,而应该迅速抓住他的手,教他用另一种方式表达,如:拍拍手,手指做V状,或用语言表达:“我真高兴。”对他正确的表达方式及时给予鼓励。
3.剥夺法:用记分本记录,自闭症儿童一旦出现自伤行为家长就记录一次,当出现一定次数后就罚自闭症儿童不能做喜欢的事情,如:不能看喜欢的动画片等。
4.语言训练课中的行为规范训练,家长可以通过评价的孩子自伤行为的是非,潜移默化地影响自闭症儿童。
5. 培养自闭症儿童各方面的适应能力,拓宽兴趣,再通过大运动来发泄他多余的精力。